| 类别 | 实战比赛成绩 | 专家组评定成绩 | 教练组评定成绩 | 专项测试成绩 | 
| 甲组: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非国家注册专业运动员) | ||||
| 分值 | 70分 | 10分 | 10分 | 10分 | 
| 乙组:国家注册专业运动员 | ||||
| 分值 | 50分 | 20分 | 20分 | 10分 | 
备注:甲组考生只有在实战比赛分别进入男子或女子组前12名的考生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专项测试,其他考生不再进行专项测试,也不计算后总成绩,学校只公布合格名单。
乙组考生只有在实战比赛分别进入男子或女子组前3名的考生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专项测试,其他考生不再进行专项测试,也不计算后总成绩,学校只公布合格名单。
二、测试方法与要求
(一)实战比赛部分:
1、比赛分组方法:
(1)考生N ≤8人时进行小组循环,决出前1-8名;
(2)考生N >8人时,现场进行抽签分组,按实际报考人数决定分组情况,分两个阶段进行比赛。第一阶段先进行分组循环,第二阶段进行同名次循环赛或交叉淘汰赛。
①考生9 ≤ N ≤ 11人时,分成3组,按小组排名进入第二阶段,同名次循环,小组第一名循环决出1-3名,小组第二名循环决出4-6名,小组第三名循环决7-9名,小组第四名循环决9-11名。
②考生12 ≤ N ≤ 20人时,分成4组,小组前三名进入第二阶段,小组第一、二名交叉淘汰决出1-8名,小组第三名交叉淘汰决出9-12名。
③考生21 ≤ N ≤ 32时,分成8组,小组前二名进入第二阶段,交叉淘汰决出1-12名。
④考生 > 32人时,按实际报到人数情况进行分组比赛,小组前两名进入第二阶段,交叉淘汰决出1-12名。
2、计分方法:
第一阶段小组循环赛只比一局,每局21分,比赛至11分时交换场地;进入第二阶段同名次循环或交叉淘汰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15分,不加分。
(1)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
成绩按比赛名次排序计分,设置第一名考生成绩为满分70分,成绩间距=2,第2-12名分数依次递减(如:第一名70分、第二名68、第三名66……)。
(2)国家注册专业运动员:
成绩按比赛名次排序计分,设置第一名考生成绩为满分50分,成绩间距=3,第2-12名分数依次递减(如:第一名50分、第二名47、第三名44……)。
(二)专家组评定部分:
专家组通过观看实战比赛,针对考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掌握情况以及心理运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3位专家的平均分数作为该考生测试成绩。
1、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
表 1:专家组考评分值参考表
| 9—10 分 | 7—8分 | 6分 | 0—5分 | 
| 1、技术全面,细腻。 | 1、技术全面,细腻欠缺。 | 1、技术不够全面,失误偏多。 | 1、技术基本功不够扎实,失误连连。 |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多变。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性稍欠。 | 2、技战术运用变化较慢,缺乏灵活性。 | 2、技战术运用无变化,保守单一。 | 
| 3、身体素质突出,协调性好。 | 3、身体素质好,协调性较好。 | 3、身体素质偏弱,协调性一般。 | 3、身体素质差,协调性较差。 | 
| 4、身体条件更优,可塑性强。 | 4、身体条件不错,具有可塑性。 | 4、自身条件一般,可塑性一般。 | 4、自身条件比较差,可塑性一般。 | 
| 5、心理素质强,超常发挥。 | 5、心理素质较强,发挥稳定。 | 5、心理素质较弱,发挥不稳定。 | 5、心理素质差,发挥失常。 | 
 
 
表 2:专家组考评分值参考表
| 15—20 分 | 14—10分 | 9—5 分 | 0—4分 | 
| 1、技术全面,细腻。 | 1、技术全面,细腻欠缺。 | 1、技术不够全面,失误偏多。 | 1、技术基本功不够扎实,失误连连。 |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多变。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性稍欠。 | 2、技战术运用变化较慢,缺乏灵活性。 | 2、技战术运用无变化,保守单一。 | 
| 3、身体素质突出,协调性好。 | 3、身体素质好,协调性较好。 | 3、身体素质偏弱,协调性一般。 | 3、身体素质差,协调性较差。 | 
| 4、身体条件更优,可塑性强。 | 4、身体条件不错,具有可塑性。 | 4、自身条件一般,可塑性一般。 | 4、自身条件比较差,可塑性一般。 | 
| 5、心理素质强,超常发挥。 | 5、心理素质较强,发挥稳定。 | 5、心理素质较弱,发挥不稳定。 | 5、心理素质差,发挥失常。 | 
1、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
教练组通过观看实战比赛,针对考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掌握情况以及心理运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占8分;教练组针对考生在比赛中体现的综合能力,再结合我校运动队梯队发展实际需要综合评定,占2分。3位教练员的平均分数作为该考生测试成绩。
表 3:教练组考评分值参考表(考生技战术部分,占8分)
| 7-8分 | 5-6分 | 3-4分 | 0—2分 | 
| 1、技术全面,细腻。 | 1、技术全面,细腻欠缺。 | 1、技术不够全面,失误偏多。 | 1、技术基本功不够扎实,失误连连。 |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多变。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性稍欠。 | 2、技战术运用变化较慢,缺乏灵活性。 | 2、技战术运用无变化,保守单一。 | 
| 3、身体素质突出,协调性好。 | 3、身体素质好,协调性较好。 | 3、身体素质偏弱,协调性一般。 | 3、身体素质差,协调性较差。 | 
| 4、身体条件更优,可塑性强。 | 4、身体条件不错,具有可塑性。 | 4、自身条件一般,可塑性一般。 | 4、自身条件比较差,可塑性一般。 | 
| 5、心理素质强,超常发挥。 | 5、心理素质较强,发挥稳定。 | 5、心理素质较弱,发挥不稳定。 | 5、心理素质差,发挥失常。 | 
2、国家注册专业运动员:
教练组通过观看实战比赛,针对考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掌握情况以及心理运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占16分;教练组针对考生在比赛中体现的综合能力,再结合我校运动队梯队发展实际需要综合评定,占4分。3位教练员的平均分数作为该考生测试成绩。
表 4:教练组考评分值参考表(考生技战术部分,占16分)
| 12-16分 | 11-8分 | 7-4分 | 0—3分 | 
| 1、技术全面,细腻。 | 1、技术全面,细腻欠缺。 | 1、技术不够全面,失误偏多。 | 1、技术基本功不够扎实,失误连连。 |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多变。 | 2、技战术运用大胆,灵活性稍欠。 | 2、技战术运用变化较慢,缺乏灵活性。 | 2、技战术运用无变化,保守单一。 | 
| 3、身体素质突出,协调性好。 | 3、身体素质好,协调性较好。 | 3、身体素质偏弱,协调性一般。 | 3、身体素质差,协调性较差。 | 
| 4、身体条件更优,可塑性强。 | 4、身体条件不错,具有可塑性。 | 4、自身条件一般,可塑性一般。 | 4、自身条件比较差,可塑性一般。 | 
| 5、心理素质强,超常发挥。 | 5、心理素质较强,发挥稳定。 | 5、心理素质较弱,发挥不稳定。 | 5、心理素质差,发挥失常。 | 
(四)专项测试部分:
1、内容:前后左右移动
2、测试方法:测试者站在场地右侧单打底线以外(以右手持拍为例)先进行前后移动,再进行左右移动。
(1)前后移动:听到口令(同时开表)后,直线上网,单手触网后,直线后退踩底线算一个来回,反复进行5次。第5次上网触网后,后退踩底线同时双脚出单打底线,并接着做5次左右移动。
(2)左右移动:当完成前后移动后采用向左侧移动的步法至场地左侧单打边线处,用持拍手触单打边线,面向网转身,然后用向右侧移动的步法至场右侧单打边线处,用持拍手触单打边线,为完成一次左右移动。如此反复进行5次。当完成5次触线即停表,计算时间。
3、测试要求:前后移动没有踩线和触网为没有完成测试,考评员宣报没有触网或踩线后考生要重新踩线或触网才能继续完成后面的测试。左右移动时没有触线或在左侧场区边线触线后没有面对球网转体为没有完成测试,考评员宣布后考生要重新触线或回到边线处面对球网转体才能继续完成后面的测试。
表5:前后左右移动评分表
| 分数 | 男子 | 女子 | 分数 | 男子 | 女子 | 
| 10 | 38”3 | 40”3 | 5 | 41”3 | 43”3 | 
| 9.5 | 38”6 | 40”6 | 4.5 | 41”6 | 43”6 | 
| 9 | 38”9 | 40”9 | 4 | 41”9 | 43”9 | 
| 8.5 | 39”2 | 41”2 | 3.5 | 42”2 | 44”2 | 
| 8 | 39”5 | 41”5 | 3 | 42”5 | 44”5 | 
| 7.5 | 39”8 | 41”8 | 2.5 | 42”8 | 44”8 | 
| 7 | 40”1 | 42”1 | 2 | 43”1 | 45”1 | 
| 6.5 | 40”4 | 42”4 | 1.5 | 43”4 | 45”4 | 
| 6 | 40”7 | 42”7 | 1 | 43”7 | 45”7 | 
| 5.5 | 41”0 | 43”0 | 0.5 | 44”0 | 46”0 | 
注:男子用时在44”以上,女子在46”以上,计0分。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xxx@qq.com联系。
